「家人使用說明書」跟近期很紅的「兒子使用說明書」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,因為注意到各種「使用說明書」系列,所以就借來看啦!
作者在這本書主要闡述的就是因為大腦的選擇性,讓家人呈現互補的狀態,每位家人都有他的優勢與弱勢,而正因如此,家庭才能持續運轉下去,就如同本書的封面一樣,形成一個和諧的家庭。
而在優弱勢之中,弱勢又更為重要,若家人間能夠接受彼此的弱勢,以陪伴去取代責罵,家中的氛圍為正向的,給予家人失敗的空間,大腦能在錯誤中學習,自然家人們在外的發展也會很好!
作者提到了幾個使用說明,以下分享:
法則1 不要把「世俗」帶回家
不時翻轉世俗的想法,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不同事情,作者認為能讓職場和家庭的生活變得更圓融。
不把外人的價值觀、判斷標準帶入家庭,試想如果用世俗的「理想型」來要求家人,每日要求家人達成目標,每位家庭成員都會十分辛苦!
法則2 失敗沒什麼好責備
試想家人如過在外已經經歷挫折、失敗,內心已經無比煎熬,回到家後仍要繼續接受家人的轟炸,是否會覺得更加疲憊?
不要責備家人的失敗,而是包容家人的失敗,全家一起為了失敗而想辦法!
法則3 禁用5W1H提問法
好的提問方法能夠增進家人間的互動,但太過直接的5W1H的問法,反而容易讓人覺得是被質問、刺激,更疏離了彼此,作者建議可以多用「怎麼了?」、「還好嗎?」,或者「關心對方的變化」、「聊聊自己的事」、「討論」,來開啟話題,並且話題盡量從心靈對話開始,而非問題解決型的對話。
法則4 不要侵入家人的時空
每個人都為希望偶爾有屬於自己的空間,作者提到因為疫情,增加的在家工作並與家人互動的時間,雖然增加家庭互動不錯,但每個人還是需要有自己的一段時光,給予家人足夠的空間,才能提供更優質的相處。
這本書中作者也舉很多自己與家人互動的例子,整體閱讀起來很流暢,提供一些想法也很值得思考,但個人閱讀感受作者的主觀觀念較多,且受日本文化影響,還是會有種叫家人之間「退讓」、「忍讓」的想法出現,大家就斟酌的看啦!
更多好書分享:https://reurl.cc/AKZo3E
FB粉絲專頁愛分享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rinaRyan0218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