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樣的思考後,這幾年我開始慢慢放寬對幼兒的飲食,但時常還是會接收到家長要求小孩要吃「青菜」,或者是總是問說為什麼小孩回家之後會很餓,是不是吃不飽,要求增量。
每個小孩不吃某種食物,或者吃不飽都有不同的原因,每次要一一和家長溝通說明,都讓吃飯這件事情變得不快樂,溝通不順利時,最後的受害者還是小孩,時常是口裡含著一口菜吞不下去,或者被叫到老師旁邊吃飯吃很久。
吃飯對於幼兒來說,應是一種本能,能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是很自然的,以前的社會因為沒有像現在一樣食物充足,所以自然要教幼兒把食物吃完,不浪費。但現在食物充足無虞甚至過量,或者是提供很多零食,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教導幼兒的是如何吃得剛剛好、健康飲食,父母的角色也特別重要,需要學會提供孩子多樣、健康的食物,並觀察小孩的飲食習慣,提供適當的量給小孩,告訴小孩:「你會吃不同食物,你好棒!」,而不是一直向孩子說:「你好浪費,都不吃完。」
p.s 最近餵小元寶喝奶也是轉換想法,他真的喝不完就喝剛剛好的量就好了,喝多了他腸胃也不舒服,嬰兒大小餐也很正常喔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